更新时间:2025-03-26 22:41:36
小说相关信息
书名: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
作者:林清韵
出版时间:2023年10月
出版社:风华出版社
书籍简介
《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》是青年学者林清韵潜心多年的研究成果。本书以中国古代文学与哲学为背景,系统梳理了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阐释学发展脉络,探讨了古人如何通过注释、解读和再创造来传承经典文化,并揭示了这一过程中所蕴含的人文智慧与哲学思想。
书中不仅详细分析了诸如《诗经》《论语》等传统经典的注解方式,还结合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,展现了不同朝代阐释学实践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。此外,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,将抽象的学术理论融入生动的故事叙述中,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。
本书适合对中国古代文学、哲学及文化感兴趣的读者,同时也为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专业人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。
自编目录章节
第一部分:溯源与开端
1. 第一章:何谓阐释学?
- 探讨阐释学的概念及其在中外学术史中的地位。
- 简述中国古代阐释学的萌芽与发展轨迹。
2. 第二章:先秦时期的初步探索
- 《尚书》与早期注释方法的雏形。
- 孔子与儒家经典注释的传统起点。
3. 第三章:百家争鸣下的多元解读
- 道家、墨家、法家对经典文本的不同诠释路径。
- 跨学科视角下的早期阐释实践。
第二部分:繁荣与发展
4. 第四章:汉代的系统化注疏
- 儒家经学的兴盛与郑玄、马融的贡献。
- 注释方法论的确立及其影响。
5. 第五章: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思潮
- “贵无”与“崇有”的争论对阐释学的意义。
- 王弼《老子注》与郭象《庄子注》的经典案例解析。
6. 第六章:唐代的开放与融合
- 佛教传入后对传统阐释学的影响。
- 白居易“诗教”思想与唐人注释风格。
第三部分:高峰与流变
7. 第七章:宋代的理学转向
- 程朱理学对经典注释的新框架。
- 朱熹《四书集注》的核心理念与实践。
8. 第八章:元明时期的通俗化尝试
- 民间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改编与再创作。
- 明代小说如《三国演义》《水浒传》中的阐释痕迹。
9. 第九章:清代的考据学巅峰
- 戴震、钱大昕等人如何推动阐释学的发展?
- 清代注释学的多样性与局限性。
第四部分:反思与启示
10. 第十章:中国古代阐释学的价值与现代意义
- 古代阐释学对当代跨文化交流的启发。
- 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延续中国阐释学的传统?
11. 第十一章:未竟之路——展望未来
- 数字时代下阐释学的可能性与挑战。
- 新一代学者的责任与使命。
附录
- 附录一:主要术语解释
- 附录二:历代重要注释家年表
- 附录三:推荐阅读书目
希望这份信息能激发你对《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》的兴趣!